技術支持:云搜網絡
武漢天工工藝版權所有 備案號:鄂ICP備17030245號-1
用電鉆在石板上作畫,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。家住龍門鎮山頭村的陳金澤能用飛轉的鉆頭,嫻熟地在石板上作畫,讓生硬的石板鮮活起來。
做工精細惟妙惟肖
我們趕往陳師傅家的時候,老遠就聽到了刺耳的電鉆聲。見有人來欣賞他的作品,陳師傅馬上放下手中的活兒,給大家展示剛剛完成的作品。一幅幅山水風景、喜鵲報春、雙龍戲珠、雙鳳朝陽、麒麟牡丹等石板畫,如同黑白照片,雕得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。
這門技藝由于雕刻形象逼真,猶如攝影,稱為“影雕”。“2007年,受央視《鄉村大**》欄目之邀,我和父親就在茶都廣場首屆海峽兩岸茶葉博覽會現場表演“石板刻畫”這絕活。”陳師傅滿臉自豪,并現場為記者展示作畫的嫻熟技藝。只見他手握電鉆直磨機,胸有成竹在一塊磨光的蒙古黑膽石上叩出一個個細點,點連成線,遠山白云,亭臺樓閣,小橋流水人家……約摸三四分鐘,一幅山水畫的輪廓就展現在你面前。
“接下來就要鑿出黑白對比度,深淺、粗細、疏密和虛實結合,聚點成畫,點多的地方呈白色,點少的地方就呈黑色,利用明暗對比來凸顯一種立體感。”陳師傅介紹,彩色石影雕*重要的就是鑿點的基本功,對于小點的要求是均勻并有一定的密度差異,因此鑿擊時力度不能太大,否則容易使小點過大,影響畫面質量甚至損壞石板,力度太小則可能根本無法留下小點。同時,鑿擊還要有一定的節奏,才能確保密度均勻,這些都只能通過彩色石影雕師的悟性和長期的訓練來把握。陳師傅說,彩色石影雕做工要非常精細,1米見方的圖案就要花1天的時間來完成。
茶文化彩色影雕受追捧
“影雕是石頭上的刺繡,細膩逼真,立體感強,不怕風吹雨淋,廣泛應用于家居、賓館、祖厝、廟宇等建筑裝飾。”陳師傅今年38歲,他的這門手工影雕技藝是祖輩傳下來的,12歲時,他就利用雙休日,開始跟父親學習石雕。
據了解,在我縣懂得這一技藝的,只有陳師傅一家。“在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,已有電腦激光彩色石影雕、噴砂影雕的影雕專用設備,但傳統手工彩色石影雕*能體現工藝價值。”陳師傅說,過去,學習影雕需要先學三年繪畫,再練三年雕功,一般要六年左右才能出師。現在很多師傅是一邊學一邊做,已經沒有**的出師時間,但好的美術和書法功底依然是做彩色石影雕師的一個先決條件。
近幾年來,陳師傅看到了茶文化的市場需求,做起了茶文化雕刻。普通人看起來黑乎乎的蒙古黑石材,經過他的妙手,就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茶畫。他告訴記者,他的手藝曾在眾多的展會上受到參觀者的追捧,銷往各大茶葉店,成為茶葉店內的裝飾畫。
技術支持:云搜網絡
武漢天工工藝版權所有 備案號:鄂ICP備17030245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