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支持:云搜網絡
武漢天工工藝版權所有 備案號:鄂ICP備17030245號-1
一個石雕名人的故事
福廈路兩旁,那些原本林立的石雕森林,已少了早些年的壯觀。劉碧蘭的公司也在福廈路邊上,下午一點多鐘,我們跟著陳德彬走上四樓,卻聯系不上她。下午,四點多鐘,我們逛完古街后,再一次拐到劉碧蘭的公司,這回,終于見到她。
這位出生于1953年的惠安女,因為一手影雕手藝,曾獲得過無數的榮譽,一生之精彩和高度,為很多人所不及。50多歲的劉碧蘭皮膚白皙,待人接物,有著閩南女子所具有的溫和與親切。她一生的職業都與石頭有關。
老泉州人對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,十多年前,經常在《泉州晚報》等本地媒體上看到對她的報道。國內許多媒體對她的報道亦不少。據陳德彬介紹,劉碧蘭是“目前泉州從事影雕工作時間*長的一個”。
惠安影雕誕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末,1972年,十幾歲的劉碧蘭進入惠安石雕廠跟著影雕師傅做學徒,學影雕,在其后的工作生涯中,劉碧蘭以惠安女子特有的吃苦耐勞和刻苦鉆研精神,將影雕題材進行拓展。劉碧蘭擅長**名人及各國**雕像,同為洛陽人的陳德彬對碧蘭的人物影雕贊不絕口,稱她的人物影雕“眼睛十分傳神”。1995年,劉碧蘭光榮出席了第四屆**婦女大會。她的影雕技藝曾被譽為“中華一絕”。
對于曾經獲得過多少榮譽,參與過多少大的建筑工程,創作過多少被外交部饋贈外賓的禮品,劉碧蘭記不清。她說自己是個老實人,只記得影雕要怎么做好,讓客人滿意,其他的事,實在沒辦法記在腦子里。樓下,因為前一兩年的金融危機等原因,原本一整排的展館現在只有部分開張,而且來客****,樓上偌大的車間里,只有寥寥四五位工人在工作。“過年到現在都沒接到單子呢。”劉碧蘭半真半假地自我解嘲說。
“現在洛陽的石雕廠大概剩下二三十家吧。”劉碧蘭說。洛陽另一家石雕企業的負責人松玲婷說,現在惠安石雕大部分產品主銷國內。劉碧蘭認為,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,石雕市場漸漸飽和。
技術支持:云搜網絡
武漢天工工藝版權所有 備案號:鄂ICP備17030245號-1